关闭
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

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

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

可持续建筑设计

 序言

2015年10月16日,建筑畅言网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一场“可持续建筑设计”设计师主题沙龙。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现代建筑集团、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、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、中国建筑设计院上海分院、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、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、英国都市联合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设计院的资深设计师积极参与,并针对可持续建筑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 

沙龙现场

时间:2015年10月16日

地点:上海

人物:

单悠,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师

王丁仕,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

瞿燕,上海现代建筑集团设计所所长

彭真,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建筑师

廖方,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

赵志伟,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设计副总监

杜楚芝,英国都市联合设计有限公司资深设计师

卢捷,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资深建筑师 

嘉宾:单悠(左三)、王丁仕(右三)、瞿燕(左二)、彭真(右一)、廖方(右四)、赵志伟(左一)、杜楚芝(右二)、卢捷(左五)

畅言网编辑:

欢迎大家参加畅言网沙龙,首先有请各位做自我介绍,请大家谈谈对于可持续设计和绿色建筑关系的理解。 

赵志伟:

我们公司——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深圳,上级单位是中国工程电子设计院,是1979年第一批进入深圳的设计院。随着近年来的发展,公司在各地设置了分公司,上海是其中之一。公司业务有四大板块,分别是商业综合体,做施工图,与各个开发商有许多合作;高新科技,属于电子精密类的老本行;居住建筑;超高层,在上海比华东院差很多,在南方的影响力较大。我们在上海公司的人不多,我本人在深圳时间不长,在上海读书工作。我的专业经历也是学习建筑学,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在上学阶段打下的底子,实际工程运用方面,我认为被动地适应国家的规范规定,创新的探索还有所欠缺。 

王丁仕:

我是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总建筑师,以前在华东院工作了将近30年。我是恢复高考第一届就进入了华东院,待到几年前进入现在的单位。以前在华东院设计过各种类型建筑。卫生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82年,专注做医院建筑。 

杜楚芝:

我来自英国都市联合设计公司。我比较年轻,做的设计比较杂,接触过各种类型。我们公司业务偏规划,涵盖建筑和景观。 

单悠:

我是同济设计研究院的,只有三年工作年限,一直在同济院。现在以做施工图为多,也接触项目管理。刚才听到畅言网编辑介绍慧讯网、瑞达恒的服务,我觉得很好,可以把建材平台打开。我们其实在做施工图时,也想在细部方面优化我们的设计。借助建材平台,会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。对于可持续建筑发展,我们一直在推的是绿色建筑。我理解的可持续建筑是和建筑群体,包括地域性和社会性是一个综合性发展。 

卢捷:

我来自上海中森设计,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,公司是二级央企。我们公司优势是综合优势较强。我们设立了深圳中森分公司,和深圳华森是平级公司。我工作了七年,主要做前期方案,也做施工图。我在2013年被公司派去新加坡交流学习了半年。 

瞿燕:

我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的,大家都很熟悉华东院,我所在的其实是上海现代设计集团,华东院、上海院、都市院都是集团下属。我们集团应国资委要求计划上市,上市平台叫做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,真正的华东院在我们内部已经更名为华东总院。我从2007年进入集团开始,集团已经成立了节能学科中心,我在的是建筑节能学科中心。所以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,可以理解成设计院内部做节能研发、重大工程配合的部门。从2012年起,集团要求科研和工程有效互动,我们一直在做集团的科研课题,因为建筑节能是受历史浪潮推动向前发展的,集团每年发放3000万课题经费;另一方面,我们也做市里、科委、建委课题,我们开始以设计院体系为主做课题支撑单位做了国家“十二五”课题,从2011年、2012年陆续到2013年,大家理解的一般课题上限是20万,市里是50万,科委100万,国家“十二五”课题是1000万。对于工程项目,我们在服务集团内部的同时,也和外部开发商配合做绿色建筑工作。今天很高兴参加畅言网沙龙,借着这个平台,我希望听听大家在做什么,互相能够实现信息共享。

对于绿色建筑,国内外的标准规范都变得越来越明确,包括美国LEED、新加坡Green Mark等等。可持续是从sustainability翻译过来的。从我们做工程角度,接触多的还是绿色建筑。绿色建筑有非常明确的定义,规定如何能实现绿建一星、二星、三星。可持续建筑可能还没有这样明确的标准。 

廖方:

我是华东院的建筑师,我以前做方案较多,在方案组,后来接触了各种类型的项目。

从建筑物角度来说,可持续不是建筑本身,而是建筑物所容纳和承载的人的活动。举个产业转移的例子,一些重工业生产不能持续,那些工业建筑怎样处理?现在我国处在城市化进程中,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,原先农村承载的人的居住活动已经不可持续,青年人都要进城,农村大量居住建筑变得不可持续。一些村庄成为“空心村”,长满青苔,没有人居住,容纳人的居住活动受现阶段经济状况影响变得不持续。建筑作为构筑物一直持续着,只要不拆除,就依然存在。可持续与否是讲建筑物能否持续使用下去,是否需要转变原先功能。如果建筑物兼容性足够好,在被赋予新功能后,建筑还能继续使用。这是针对建筑物来说的。对于地区大量产业转移,如果人已经不在,那么建筑物一定会闲置。如果地区中人的活动丰富了,哪怕建筑物的质量较差,不太节能,舒适性不好,也没有关系,依然是生机勃勃的,就像北京的一些蜗居建筑。因此,建筑物可持续性取决于人的活动和产业分配,这其实是和经济相关。我们以前说三大规划,经济规划,社会规划,空间规划。空间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影响。在后期研究过程中,人们发现空间演变会重复一定的规律。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规划和经济规划是可持续的,那么其空间规划在大体情况下也是可持续的。

关于绿色建筑,我个人理解是和节能关系较大。我们做了一个历史保护建筑课题,关系到节能技术运用。我思考了一些问题,如何去定义节能?我发现节地节水都很好判断,有明确的指标,节能其实也容易判断,它是个比较的概念,而不是简单的定性,不是装了屋顶绿化就是节能。我们后来提出一种观点,用同样一种算法来评估改造前后的建筑,因为满足的是同样的功能,主要计算空调暖通的负荷。建筑能耗有三方面,分别是照明、动力和空调暖通。照明和动力能耗不多,主要能耗都在空调暖通方面。这是针对民用建筑而言,工业建筑的动力能耗会较大。用同样算法分别计算改造前后的空调暖通负荷,如果改造后的能耗下降了,那么建筑改造就实现了节能,如果没有变化甚至能耗更多,就是不节能。这是我们提出的直观算法,依据就是数字。当然,算法不一定科学。不过使用同样的算法,两者结果是可比较的,形成了节能判断。有了这一判断,我们可以计算成本,做几个不同方案,看看哪个方案性交比较高。从节能角度,我们要提高建筑物能耗的数学计算程度。这其实是传统建筑设计的短板。建筑科班教育只学习半年数学。传统建筑行业对于数学要求不高。建筑节能设计应该请一些数学专家,不仅研究数字,还能归纳出不少模式。

建设关系到商业和效益问题,绿色建筑标准背后也是受商业驱动。学术要求准确,工程注重的是实现,要让大家达成利益上的一致,这是两个概念。大部分建设都是经济利益驱动。实际上,地球是可持续的,不可持续的是人类。即使人类灭亡,地球依然存在。大的生物变化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。天体之间的远近,如果角度差个几十度,那么人类可能就灭亡了。地球气候变暖是否真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?不能轻易下结论,人可能没有那么伟大。人生产了大量化工有机物,实际上只占自然界万分之一。我们改造不了多少自然环境,之前产生的破坏,做出这些结论的人背后如果有财力支持,那么必定有目的性,包括碳排放,最后成了政治问题。如果回到本专业,去说节能,还是要靠数字说话。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,它会越来越接近真实。 

瞿燕:

我们以前做的大规模项目中,会有专门的团队计算建筑的风光热。多开一个窗,建筑师觉得采光会好,可那只是想象;做成L型布局,建筑师认为有了围挡,夏天会凉,也只是想象。L型放在不同的城市群中,这就需要物理分析团队的介入,客观判断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。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了许多,经验相对也比较成熟。 

本站申明:网友阅读本站内容,视为认同本站协议,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
标签:建筑设计沙龙可持续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